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将校园小生意做成大产业(5)
“当初世博会铁路馆那位设计师,就把一张小纸条围成一个圆圈,粘上,就算模型了。让我们设计一个LED的莫乌比斯环,可把我难坏了。”李玉刚回想,这几年的创意之路让他走得很辛苦。但经过无数个性化作品之后,澄通已经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原创能力。最近,他们正在河北迁安施工的一家企业总部照明工程,将整栋楼所有外立面都铺就LED板,甚至包括楼顶,非常魔幻。 仅有创意还不能令李玉刚满足。北京市提出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后,李玉刚再次敏锐地认识到,澄通还要向艺术方向发展,将科技与文化融合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中央美院雕塑系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提到,自己的一个硕士生想设计一件LED雕塑品作为毕业设计。其创意是,让一个用LED做成的3D立体人不停行走,一直走到LED光源衰减(以亮度减半为标志)为止。理论上说,LED光源衰减需要10万小时,而人的一生大约行走10万公里。一个LED立体人衰减之时,恰好是他走完10万公里之日。听到这个创意后,李玉刚格外兴奋。他决定将这一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作品。 可是,创意如何转化?这可难坏了澄通创意部门的设计师们。大约经过两个月的各种实验,雕塑家和设计师们终于想到一个办法用无数窄小的平面LED板,围合成立方体,并且一个套一个,套成多个“回”字形,形成一个立体影像。每一块LED板上都用电脑设计出一个人,所有面板要同步行走,最终,无论你从立方体的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到一个人在行走。当作品终于问世时,雕塑家称他为《40万公里》,寓意从立方体的四个面看过去,每个面都有一个人在行走自己人生的10万公里。 虽然耗时约半年,但《40万公里》之于澄通,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之后,公司再次联手中央美院雕塑系,推出作品《钻石》用几十块LED显示板营造出一个立体的、不断发光的蓝色钻石。虽然每设计完成这样一个作品,公司都要投入几十万元。但李玉刚相信,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李玉刚的文创发展之路,得到了顺义区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这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 眼下,在清华大学.html" target="_blank">清华大学学习EMBA后,李玉刚的思路更加开阔:“以前我们以工厂为主、公司为辅,现在反过来了。” 李玉刚还开始考虑把生产部分外包出去,专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久前,他前往美国考察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发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能创造出呈几何增长的市场价值。“只有在艺术上占据高端,才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军者。”李玉刚说,现在,公司正在酝酿成立艺术中心。 直到今天,身为北京澄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李玉刚依然不愿意被人称为“企业家”。他说:“我们现在只能叫公司,不能算企业。只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才能成为企业这也是我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