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备网移动版

高中生必备网 > 高考资讯 >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将校园小生意做成大产业(2)

看似简单的买卖,让“市场”二字逐渐从抽象的定义,变成了李玉刚眼中实实在在的财富。他对市场的敏感嗅觉,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不断增强。

毕业后,他如愿留在了北京,并且在北方水泵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尽管收入不高,但很稳定、安逸。可这无法令李玉刚满足他的梦想在中关村!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关村,是高科技、活力和创新的代名词。电子行业成为最令人兴奋的朝阳产业。不过,和那些选择进入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外企的同学不同,支配李玉刚的是另外一种冲动:学到真东西,自己当老板!

1993年,李玉刚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来到北方交大校办企业、中国LED生产商前三强之一的北京蓝通公司。LED,直译过来就是发光二极管。今天,它已经广泛应用在显示屏、景观照明、舞台照明、家用照明等领域,但20年前它还是新鲜事物。

1995年,蓝通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停办。已经在公司里熟知工程、市场等各个环节的李玉刚,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单干。

创业,当然不容易。

1996年,海淀区五路居附近一所民办大学内,李玉刚靠着给学校承包了半年食堂的关系,租下两间平房教室当厂房,和几个临时工一起开始了生产。因为实在不好意思听人叫自己“李总”,他让大家叫他“李哥”。小作坊里就这么几个人,“李哥”不仅要跑单,安装、生产、调试、售后也都要亲自上手。

当时,小作坊的产品很单一,就是为证券公司生产营业大厅里的LED显示屏。为了让显示屏的玻璃外罩不反光,必须在玻璃上涂擦凡士林,可是手工涂擦难免不均匀。一次给某证券公司安装时,业主看着反光不匀的玻璃外罩不依不饶。没办法,李玉刚自个儿拿着抹布擦了整整一夜。“一块显示屏没多少钱,可偏偏是所有人都盯着看的东西。”李玉刚说,产品的“窗口”特点,让他很早就知道,必须重视质量和服务。

创新:竞争中逼出全国市场

澄通公司北京总部办公室墙上,有一张澄通在全国市场的分布图,小小的标记已遍布全国30个省区市。最远的,便是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不过,这“万山红遍”的景象,是被李玉刚逼出来的要没有这份狠劲儿,在LED行业经历第一次洗牌时,李玉刚就已经倒下了。

话说小作坊运作一年后,李玉刚深感人才匮乏,于是下决心来了一次大手笔,支付了一笔数量可观的留京费用,从母校农业大学请来了两个同门师弟。之后,李玉刚的二哥、老乡也前来帮忙,小作坊渐渐有了稳定的团队。但他发现自己面临的问题依然很严重。

到2000年时,北京能够生产LED的小作坊,已经有上百家,排在李玉刚前面的,也有50家左右。更糟糕的是,股市自1999年转入低迷,股市情形不好,证券公司就会放缓开设新的营业厅,自然也就放缓购买显示屏。这对整个LED行业来说相当于灭顶之灾。因为当时LED的最大客户就是证券公司。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