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村官不上班,全年在社会干活(3)
南王村不到600名村民中,98%以上的人都与小吴互相认识,而且还有“礼尚往来”,“哪家哪户有个红白喜事我都会出份子”。 与吴中涛一样,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梨树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刘志国,不是本地人、也不是少数民族,却与村民打得火热。全村1398人中,少数民族占了90%以上,其中至少有200人认得他,并能叫得上他的名字。小刘住在乡镇,每周保证至少3天在村里。 就在上周五,小刘下村“了解情况”,还帮二十余户村民解决了饮水难题。这些村民的居住地距离村里的统一取水点路途遥远,饮水不便。“他们自己还没来得及跟村里反映情况,我刚好下村,了解了情况”。小刘随即与蓄水池承包商联系,在这些村民的居住点附近增加了一个出水口,“不管是什么民族的,能帮村民解决问题,他们就认可你”。 值得注意的是,吴中涛和刘志国所在的山西、四川两省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考核都有“村民意见”的相关内容,而李伟则并未听说黑龙江省组织部门会了解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看法。 在岗村官:组织部门检查不力,将影响工作积极性 听说濮阳大面积抽查大学生村官在岗情况,长期在岗到村的大学生村官张玲(化名)表示支持,他直言,“随机抽查才有约束力,固定考核没什么用”。 就在两天前的全县村官大会上,一些大学生村官的所作所为令张玲不耻,“居然有人一边当大学生村官,一边到市里打工,拿两份工资!我们镇上有两个村官,一年下来只到村里去过两回!” 张玲说自己当大学生村官月薪2000元,原本是奔着在基层累积经验去的,结果却越发感到自己力不从心,“不是别的,总是听说有人考了公务员、有人从来不进村、有人在外打工,觉得自己干得特别没意思,所有村民都认得你、都觉得你好,又有什么用?” 他认为,大学生村官在岗情况抽查的“濮阳模式”应该被大范围推广,“定期检查可以作假,对我们这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不公平,不干活儿的和干活儿的年度考核成绩很有可能一样”。 江苏省某市市委组织部青干处处长杨林(化名)虽然赞同濮阳将“群众熟悉程度”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却对具体做法持保留意见。 “每次市委组织部都去下村走访,成本是不是太大了?”与濮阳类似,杨林所在的市委组织部也将“群众满意度”列为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的一项指标,但所占比重不如濮阳来得大,“有些村官可能承担拆迁、平坟工作,满意度就会下降”。 杨林说,“群众满意度”调查主要通过县、乡两级组织部门发放问卷进行,针对每名村官调查约100名群众,只有超过80%群众评分“不满意”,才会走组织程序处理被调查村官,“只能当做一个参考指标,占的比重不是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