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村官不上班,全年在社会干活
一份名为《河南省濮阳市某县大学生村干部定期检查情况汇报》的组织部门内部资料摆在记者面前,抽查结果令人咋舌。100多名被抽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14人的抽查资料被“特调”出来,另附一页作为报告放在了濮阳市委组织部领导的办公桌上。 “村民说两个月之前到村一次,电话联系本人说在郑州学习”、“ 和本人联系说人在鹤壁市,错把村长说成姓张,不熟悉村情,很少到村”、“村会计郭某说一直未听说有大学生村干部分配到村,可能在乡办工作,但在乡办调查时未见此人”、“本人不在村,和本人电话联系为外地手机号,且无人接听,村民没听说过此人”……以上是濮阳市委组织部跳过基层管理大学生村官的县委组织部、乡镇组织科,直接对某县100多名大学生村官在岗情况做的排查,报告撰写者为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工作人员。 在“检查情况”一栏,每名村官的在岗情况都能通过“村民意见”反映出来。“‘群众熟悉与否’是这次检查的重点,不熟悉群众、不进村,还当什么村官?”组织二科负责此次排查工作的工作人员介绍,市委组织部从今年5月开始对全市1865名大学生村官中的438人在岗情况进行抽查,排除因生病、生育、入村时间短等原因造成不熟悉村情的,查出不能坚持到村工作人员30人;对于乡镇和其他单位擅自借调的,责令借调单位及时让大学生村干部回村工作;对于不坚持到村工作的24人,已经解除聘用合同;对于个别领导干部包庇、袒护脱岗人员者,进行了严肃追究。 半年多抽查下来,这位长期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干部发现,组织部门考核水准的高低、考核内容的仔细与否,对大学生村官“到岗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濮阳:不能让个别乡镇、个别村官的问题影响整个村官队伍 “老乡你好,咱们村有个叫孙伟的孩子在这儿当村官,你知道不?”在濮阳县鲁河乡李家庄村,濮阳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从村子的最东边走到最西头,沿途询问村民、到村里的超市药店询问老板,并有专人摄像留证。每名村官的考核需要征求20名以上村民的意见。 组织部门抽查的程序是:先进行大范围电话抽查,锁定一部分可能有问题的村官,再针对这部分人进行下村走访调查。如果村里超过10人不知道大学生村官的存在,市委组织部就会责成县委组织部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并上报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 《濮阳市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规定,在年度考核中,对于年内无正当理由连续15天或累计超过30天不参与村里工作的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凡是定为不称职等次的,要予以解聘。 过去,这项规定并未得到最有效的执行。“规定看上去很严厉,但实际操作有困难,尤其在考察部分,组织部门不容易考察到。”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定期抽查“村民熟悉程度”,是目前来看最为行之有效的考察办法,“到底做得怎么样,问问村民,就八九不离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