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简历造假愈演愈烈,建立信用机制迫在眉睫(2)
“求职是大学毕业生正式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求职过程中弄虚作假,不仅是道德品质上的一个污点,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缺憾。而且,诚信道德的底线一旦被突破,它会越降越低,最终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省社科院研究员刘敏遗憾地说。 谁为造假提供了温床 采访时,不少大学生对“注水”简历表现出一种相当暧昧的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周围同学的简历的确存在着“水分”;另一方面,当问及他们自己的简历是否“注水”时,他们又对此讳莫如深。 本科毕业的陈洁十分气愤地说,他们宿舍4个人中,有两个人在自己的简历上写明曾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可他们根本就不是!甚至有的同学还用网上流行语这样说:“简历不造假,典型一大傻。”种种“劣迹”真是玷污了大学毕业生的“清白”。 10月28日上午,会计专业毕业的薛玲在甘肃高新技术人才市场找工作,她说:“以前周围很多同学在自己的简历上做假,我当时很不理解,但经过几次应聘后发现,不掺假的简历明显不受欢迎,时下大学生简历造假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企业的做法无可厚非,为了自身的发展,他们有权选择更好的人才,因此企业的高要求与大学生给简历‘注水’并不具备必然的因果关系,部分大学生之所以给简历‘注水’,是因为他们自身实力不强,历练不够。如果一个学生能力强或者有突出特长,那么他绝对没有必要在简历上做文章。”甘肃政法学院马红平教授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