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的到来,新高考已经从可能性议题变成了现实性议题。下面是几点关于生涯发展视角下关于新高考的思考,希望对即将要开始生涯教育工作的学校有所启发。
新高考的3+3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更早投入自己擅长的科目,同时更早地为大学的专业学习做准备。从未来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科目选择的影响还不止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这些选择还会影响关于大学期间专业学习、未来就业的选择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内容。
首先,在思考如何进行科目选择前,我们先来理清大学科系的设置与高中科目的内在关联。与高考选科的火热场景相比,大学并没有对即将因为新高考进入校门的新生进行专业设置上的改变,这是因为大学的专业知识内容与高中科目的直接关联甚少。无论将来选择什么专业,都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很多课程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即便是一样名称的课程也会有很大程度的加深,相当于重新全面学习。那么,新高考六科组合后有20多种分类方式,这些看起来复杂的组合方式可能会指向哪些专业选择呢?提前了解报考院校的专业课内容可以帮我们分析高中科目与大学专业课程的内在关联,帮助我们进行针对性的科目组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因为人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持续地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而提升技能,感受自我价值,当这样的兴趣在职业中得以实现时,就是比较合适的职业选择,而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使得我们当下的学生未来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成为可能。
在假设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首先要明白人的六种兴趣类型:喜好动手操作的实用型,偏爱逻辑思考的研究型,喜欢创意表达的艺术型,乐于助人成长的社会型,传达影响力偏爱成就的企业型,遵循规则高效完成的事务型。
这六种类型的兴趣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些体现,但最明显的类型决定了人们喜爱的专业和职业环境,比如我们想到外科医生会认为冷静、理性、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导游会想到热情、自来熟、善于安排组织。这些刻板印象中有对职业的一致认知,那么不同的专业也是一样,不同兴趣的人有自己喜欢和适合的专业学习环境和职业环境。
新高考下的科目选择,不仅仅是学生擅长的科目组合的过程,还必须分析学科与专业特点,寻找学生学习中更擅长的专业,这关系到大学学业的发展;同时,还要了解学生自己的兴趣,考虑未来可能的职业选择。只有综合各方因素,兼顾当下和未来发展做出的选择才能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道路上更有动力,也更有机会创造使学生满意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