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备网移动版

高中生必备网 > 高考资讯 >

岗位不少 大学生为何走不出“更难就业年”?(2)

  今年6月底,市教委面对2015届高校毕业生的一项就业调查数据显示,与以往相比,企业平均招聘规模下降,小微企业日益成为主流,超过需求总量的60%,成为毕业生就业岗位提供的主体。国有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的用人需求有所下降,尤其是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下降明显。市教委调研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事业单位当前仍是毕业生就业首选,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小微企业不了解、不熟悉,担心其前景难测,这种用人单位的结构性不平衡,造成了部分学生就业难。

  经济转型,对大学生而言,就要适应就业新常态。何为就业新常态?李长治解读,就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大企业、大集团用人需要将持续下降,国企、外企、公务员将不再是大学生毕业的主渠道,小微企业、众创企业、网络企业才是未来大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

  破解

  再痛苦也要转变就业观念

  截至今年8月31日,上海高校2015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6.53%,较去年同期上升0.68%。其中,社会最关心的毕业生签约率:本科生达79.74%,高职专科生达79.03%,研究生达到89.34%。市教委学生处负责人昨天向记者透露这一最新数据时指出,每年都在说“大学生就业难”,其实更多是显现一种社会心态,是面对经济转型、择业观转变的情绪反应。总体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保持平稳。预计,2016年上海大学生就业市场也将呈现稳定态势。

  就业专家则认为,尽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未转变,但迫于现实的用人市场环境,不少人最终还是选择了能够容纳就业人群的小微企业和服务企业。比如,上海最近很火的一家餐饮O2O平台已经吸纳了2000多人就业,其中不少是高校毕业生,其计划未来吸纳2万人就业,可以带动更多大学生就业。

  市教委学生处副处长李长治认为,在经济转型、就业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时要做好三门“功课”:其一仍是转变观念,没有什么是大学生不能做的工作,到基层去,可能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二,无论选择专业还是工作,都要和自己的兴趣、特点相关,不要为了找一份所谓的“好工作”放弃自己的特长;其三,在校期间,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就业。

  李长治说,转型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也许是痛苦的、也是具有挑战的,但是,在转型中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意义重大。经济转型意味着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仍有增长空间。大学生普遍就业,可以使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参与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他们可能是高效率的城管、可能是高智商的营销员,也可能是护理健康师、城市美容专家……当大学生参与到各行各业之中,中国经济将获得质的飞跃。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