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就业压力之大超越了以往任何年份。与985、211和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的本科院校相比,占全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院校及职高等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们,成为受“最难就业季”影响冲击最大的群体。
十一黄金周刚刚结束,记者就来到教育重镇武汉采访。记者选择了一家在三本院校中连续几年招生分数最高、声源靠前的某高校独立学院,以该校2013计算机专业毕业班的就业情况为采访样本,探寻普通院校IT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迷局。
411寝室的就业故事
杨光的盲目
“再见,411;再见,武汉……”
9月2日,杨光在他的微博上写下这句话后,就登上了南下广州的火车,开始了自己新的一段旅程:去位于广州的某科技公司实习。这个来自江西九江的男生,今年毕业于位于武汉的一所三本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他所在的411寝室的另外三名室友早在7月份就各奔东西:罗天龙通过考研成功进入南京邮电大学;徐航去昆明找到了工作,不过还处于试用阶段,拿着公司的薪水在学习思考认证;最好的要数已经在上海工作的王雄,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老师的指引进入某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做ios软件开发。
杨光还没有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这次南下也是他几经考虑的决定:广州和惠州的两家公司都给他发了复试通知,还有一家公司给他下了offer,虽然工资只有2500元一个月但却包食宿,他想先去看看再决定。
毕竟,他已经在这个毕业季熬尽了自己的耐性和积蓄。实际上,更多的“杨光们”正奔波在各个招聘会的现场、穿梭在不同企业的面试笔试场。与相对容易就业的一线高校相比,占中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院校及高职的“杨光们”,在这场就业季中更值得关注。
“几乎所有知名不知名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我都投了简历,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如今这份工作也不算是正式的。”从2012年招聘季开始,杨光就整天为了找工作奔波忙碌着,谈及自己这一年的求职经历,他不禁摇头苦笑感叹太难太苦:理想与现实有着不可逾越的横沟。
去年9月,杨光开始穿梭在武汉各大高校的企业宣讲会。心气颇高的他希望能够去一线的诸如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但在投了一圈简历却杳无音讯的时候,他开始着眼武汉本地的一些科技企业甚至是一些创业公司,“只有少数的企业会发面试通知给我,甚至有不少是类似销售和一线工人的职位。”杨光觉得很受侮辱,有一次他直接去了武汉某个科技企业的笔试现场,想先拿到一个机会也好,结果工作人员在翻了他的简历以后直接对他说,“不好意思,我们不要三本的学生。”最后连笔试的试卷都没有发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