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都有大批大学生选择到北京进行实习。以新闻专业为例,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到北京各媒体实习。在北京的巨大生活压力和紧锣密鼓的节奏下,不少实习生走向社会的第一课就从短期租房开始。
小磊,一个从兰州来的大三学生。在他眼里,北京是一个机会多、挑战多的地方。在新华网实习的他,并没有很高的工资,每天50元的补助,让生活本就不宽裕的他在北京过得格外艰难。
他原本找到了一处在北京还算便宜的房子,临近地铁,一个月1300元,单间,有独立的卫生间,最后他还是退了。“押一付三,还要一次付清,我要是交了房租,身上的钱就所剩无几了。”第一天晚上,在学长租的房子里,他失眠了,“想到还要在北京待3个月,心里就发慌。”第二天一大早,拒绝了好心的学长,他又开始找房。
顶着烈日,来回跑了一天,为了省钱,连地铁都没舍得坐,终于在郊区找到了一间相对便宜的平房。“中介太贵了,找中介就意味着要多交一个月的房租。我就自己在网上查好了,然后跑去实地看房。”李小磊住的平房不足10平方米,两面隔板,没有空调和风扇,四面不见光。“这么热的天,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这是最难熬的”。
对于李小磊来说,每天上班也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因为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和地铁,他必须要从住的地方坐公交车到地铁站,出地铁再倒公交车。早上8点半上班,他每天必须6点起床。“押一付一,不用一次交一个季度,我有时间周转资金,远点、累点都没啥!”
除了住宿条件差,封闭的环境让他有时觉得有点孤单。一个月80元的网费他觉得太贵,于是每天回去后他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躺着,玩玩手机。
“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并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只有实实在在地做好手头的工作,和自己爱的人一起幸福地生活才是最真实的。”他说,尽管目前工作和生活都还在适应中,但他坚信过段时间,习惯了,一切就会好的,心情也会畅快起来。“在北京的经历会让自己独立解决很多难题,也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这些对自己以后的工作都是有利的。最大的问题是,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前途一片未知,只愿自己在北京能坚持得更久些。”小磊说。
李艳(化名)是一个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姑娘,独生女,家乡虽不及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却也一直生活安逸。
到北京实习,为了能和同学们相互有个照应,也为了租到便宜些的房子,在东城区一家报社实习的她选择在大兴区租房。一个单间,4个同学住,有些拥挤,却也由于小伙伴们的加入显得热闹、亲切,大家彼此也都习惯。
“特意找的离地铁近的地儿,我们挺幸运的,这里出门就是地铁,价钱也合理,所以远些也不觉得苦。”记者了解到,剩下的3个同学从这里去上班只用坐10分钟公交车,而李艳要1个半小时。“对于北漂一族来说,1个多小时挺正常啊!”乐观的她笑道。不方便的是在中心城区上班,所以地铁比较挤,在上下班高峰期坐地铁,有时要排几次队才能拼尽全力挤上去。由于在报社上班时间比较灵活,李艳尽量在早上8点前坐上地铁,下午4点半左右赶到地铁站回家。有一次临时接到通知,晚上7点有一个活动要参加,她只得赶到现场,10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当时觉得挺惨的,也很无奈,但这就是生活。”李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