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和就业的三个"不等于"
除京沪两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6月中下旬或者高考成绩出来后填报高考志愿。究竟应该怎么选专业?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多个学科、专业领域的学者、行业人士以及在校大学生。这些“过来人”提醒正在面临选择的学子:热爱比就业更重要。 录取分数高≠好专业 很多同学和家长都觉得,什么专业是热门的,什么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高,就一定是好专业。是这样的吗? 20世纪末,生物学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录取分数线遥遥领先于其他学科,但是后来很多生物专业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说:“做你热爱的事情,不要考虑就业。你上大学的时候根本不可能知道就业市场在几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说:“当你读大学的时候,你选择当时社会上最热门的东西,你毕业的时候,说不定就不那么热了。” 就业率高≠这个专业的人都能找到好工作 就业率是很多人选择专业的一个参考因素,其实按就业率来选专业,风险很大。 “就算某个领域再缺人,也是缺那些做得很好的人。”南京大学一位学院院长说。“就业率”只是一个平均数字。然而,具体到你这个人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就要看你在这个领域是否做得出色。 如果学生因为一个专业的就业率稍微高一点,而放弃了自己喜欢的领域,那么他很可能会在那个“热门”领域里做得很一般,而错过了那个他本来可以做得很出色的领域。 “社会有一种导向,选择能挣钱的。这是很功利的东西。最好的建议是,选自己喜欢的”。北京大学教授韩茂莉说。 大学教育≠职业教育 中国海洋大学的一位同学,父母帮她选择了大气科学专业,但是她进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所需要的天赋和能力,正是她所缺乏的。每次考试,她都觉得是在拿自己最弱的项和别人最强的项在比。几乎每个专业、每所大学都有类似的故事。很多家长强逼学生选择家长认为正确的专业,导致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逃课、挂科,甚至还有被劝退的。 美国科学院院士韦因伯格说:“在大学阶段,你的学习的动力,需要来自你对所学的东西的热情。不要为了让你父母高兴而选一个专业。这对于亚洲学生来说是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亚洲学生的父母总是喜欢对学生施加很大的压力。” 其实,大学教育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前者是提高综合素质、训练思维能力、扩展眼界的地方,后者才是专门培训一个岗位具体的从业技能的地方。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历史学双博士凯瑟说:“大学教育给你的东西远远超过一个岗位的从业技能,所以不要只是为了想找工作而选专业。” |
- 上一篇:闽江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
- 下一篇:四川农业大学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