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中学创建于1915年9月,校址在澄城旧参将署(现电影公司、大众影剧院),为澄海市第一所中学,第一任校长李景濂。
历史自创建之日起,澄海中学就坚持为国育才的宗旨。“五四”运动爆发后,学校于1919年5月成立了学生会,领导学生抵制日货,反对卖国条约,宣传新文化。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师生们举行报告会,组织宣传队下乡发动农民成立农会,充分显示了澄海中学师生的觉醒。同年11月,杜国庠任校长,澄海中学定名为澄海县立中学。学校聘任进步教师,破除封建礼教,录取女生入学,开创男女同校先例。翌年春,王鼎新接任校长,锐意改革,增辟操场,募捐扩建校舍、图书楼等,发展了澄海中学教育新局面。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澄海中学的觉醒,引起反动政府的仇视和惊恐。4月,反动军队包围澄海中学,逮捕迫害进步师生,学校停课,师生星散。至1930年秋,逐步恢复正常秩序,遂又增办二年制师范,翌年改为三年制师范。1935年改为四年制高师,同时设附属小学。早年的澄海中学,在李景濂、叶浩章、杜国庠、王鼎新、蔡吟秋、杜兰等校长的主持下,为澄海教育作出了贡献。
规模学校占地面积78634平方米,建筑面积50833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560余名,其中高三级893名,高二级868名,高一级802名;教职工164名,教学人员118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41名,一级教师29名,二级教师39名,教学人员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05名,英语教师21名,全部本科学历,其中,通过函授或自考取得本科学历的7名。学校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强实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为目标,以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发挥名师效应,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支“个体”有特色,“群体”显优势的教师队伍。三年来有31名教师荣获汕头市、省、国家级的光荣称号。
素质教育学校以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二十一世纪人才为育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以德育人为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校园三级文化(班级文化、年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德育是学校的德育特色。理论领先,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促进德育工作不断朝着科学化、系统化、序列化、制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做法。从1990年起,学校在学习中外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的研究课题,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即创设高雅的人文环境,形成进取的文化心理,完善科学的文化制度,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实施方法上,根据系统论的原理,把校园文化视为整体系统,年级文化、班级文化视为子系统,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化,促进年级文化建设的优化,以年级文化建设的优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优化。近三年来,又着力开展“高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学校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培养能适应廿一世纪需求的、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为基点,精心设计系列活动,创设各种德育基地,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德育措施。创办业余党校、团校和少年军校,开展先进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形成了开放型、多渠道、广角度、全方位的德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