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建于1873年,时称“六都书院”,1907年改称“六都高等小学堂”,1926年升格为“六都中学”,1950年改名为“潮阳第二中学”,1958年改称“峡山中学”,1978年复称“潮阳第二中学”,1985年复称“潮阳六都中学”,1995年改称“潮阳市第二中学”,2003年3月汕头市区[1]域重新调整,设置了潮南新区时,定名为“汕头市六都中学”。2004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中学。学校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名扬海内外。[2]
设施建设从1995年起,学校进行全面规划改建。占地面积39598平方米,建筑面积31801平方米,规划用地33800平方米。学校拥有计算机互联网络及监控系统、课件制作中心、电脑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史地室、生物园美术室、音乐室、藏书室、阅览厅、校史陈列室等功能场室,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齐全。[3]
师资队伍学校有教职工206人,其中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58人。参加国家、省级培训126人次,被授予区级以上荣誉称号105人次。 教师敬业爱岗,乐教善教,纷纷施展自己的才华,一批批教学骨干成为市、区的学科带头人。[4]
办学理念学校秉承“继往开来,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严、勤、细、新” 的校训,确立了“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互动探究,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严谨、精细、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勤奋、拼搏、会学、巧用”的学风。面对地处农村、学位紧缺、生源质量一般等实际,学校树立科学发展观,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努力促进学校和社会(农业、农村)的和谐发展、学校和家庭(农民、农业、农村)的和谐发展、教师和学生(农民、人才)的和谐发展。学校和社会、家庭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感动,知恩报恩,为实现各自的目标、使命、责任而不懈努力。在此过程中,感恩成为构建和谐办学环境的思想基础;感恩成为密切学校和社会、家庭的关系,密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精神力量;感恩成为一种超越历史时空的人文情结。实施感恩教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5]
办学特色学校面对所在社区潮南区80%以上人口是农民的实际,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努力促进学校和社会(农业、农村)的和谐发展、学校和家庭(农民、农业、农村)的和谐发展、教师和学生(农民、人才)的和谐发展,学校和社会、家庭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感动,知恩报恩,为实现各自的目标、使命、责任而不懈努力。在此过程中,感恩成为构建和谐的办学环境的思想基础;感恩成为密切学校和社会、家庭的关系,密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精神力量;感恩成为一种超越历史时空的人文情结。感恩成为永恒的主题,实施感恩教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130多年的办学历史,文化沉淀深厚,人才辈出,使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子弟踏进了政界、商界、文艺界等各个领域,带动了无数家庭的发展。与此同时,无数校友、社区群众感念学校的恩情,回报学校,又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2003年3月潮南新区设立以来,学校与家庭密切结合,共培养了2729名大学生,给2000多个家庭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希望,预示着更多的农民家庭将得到新的发展,为潮南新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学校得到了各级党政、社区群众和广大家长的赞誉和支持。学校继往开来,再接再厉,崇尚感恩,倡导感恩,彰显办学特色追求卓越,实施感恩教育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群众的共同追求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