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书院”第一次更名是在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当时由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的维新运动已结束4年多,清王朝接受张之洞、刘坤一“取消 各地书院、祠庙”的新政建议,由琼州知府刘尚伦将“琼台书院”改制为提倡西学的“琼州府中学堂”,添请算术、洋文教员分科讲授。由于科举残余一时不易更 改,新学教师又难于聘请,因此当时的课程既有八股科目又有西学数理化、图音体等课程。
1906年更名为广东省省立“琼崖中学”,完成书院向学校的转轨。
1920年9月,奉广东省教育委员会令,琼崖中学改为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是海南地区第一所省立师范。
抗日战争期间,琼台书院为躲战乱,曾数次迁往琼山东山镇苍苑村、广东湛江、化县、韶关等地坚持办学,更名为“琼崖联合中学”,成为“流动学校”。
1951年命名广东琼台师范学校,文革”期间停办五年。1976年重新挂牌更名为“广东琼台师范学校”;1988年海南建省后改名为海南琼台师范学校。
2历尽沧桑琼台书院于乾隆年间及其后屡经重修和扩建。正当中砖木结构的二层古楼叫“奎星楼”,它是当年的课堂。中梁上悬挂的“进土”匾,是当年这里的高才生张日旼中进士时朝廷所赐(张日旼:乾隆元年丙辰中进士,金德瑛榜,曾任云南宜良、新平县知县,署路南州知州)。奎星楼前的石碑,记载了当年修建琼台书院的经过。楼内的雕梁画栋,体现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建筑风格。琼台书院曾经是海南历史上的最高学府,它是清代海南读书人登科入仕的重要阶梯,培养了大批人才。
学府的常设执教由道台从德高望重和学识渊博的进士或举人中聘任。著名的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当时,书生张日旼和琼州府镇台的婢女产生爱情,镇台震怒严惩婢女,婢女逃进书院求救,镇台派人追至,书院掌教谢宝仗义执言,门前挡驾,并机智地乘夜将婢女送出城外,使张日旼与婢女终成眷属。琼台书院随着《搜书院》而蜚声海内外。
现在,书院新建气势壮观的彩绘门楼,魁星楼厢房还有书院的文物展出,来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琼台书院创建于现海南琼台师范学校地址。清末维新变法,废除科举,提倡西学,书院遂改制为中学堂,附设师范班,后改办师范。
琼台这所三百年老堂在风雨的冲刷中蹒跚举步,期间虽几经劫难,历尽沧桑,,然三百年来书声不断,一路风雨一路歌,在战火的洗礼中顽强成长,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在改革的大潮中不断成熟。三百多年来随社会的变迁而变迁,虽然,朝代更迭,但琼岛独芳,这里是海南教育的殿堂,无论是清代明风教化,民智启发,科举人才培养,还是民国时期对海南教育事业的贡献,其成绩之卓著,地位之突出无可比拟。琼台人才辈出,曾长期是海南最高学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海南建省为特区以来,琼台得到了超常的发展。